第十五章 项目风险管理(上)
项目风险:一种不确定事件,一旦发生对一个或多个项目造成积极或消极(机会或威胁)影响。
风险三要素,概率,影响,风险事件。
三属性:收益越大愿意冒风险越大;投入越大愿意冒风险越小;资源越多愿意冒风险越大。
三个可变性:性质的变化、后果的变化、出现新风险。
分类:
按可预测性风险划分:
1、已知风险:可识别可预见。基本成本。
2、未知风险:可识别不可预见。应急储备。
3、不可预测风险:不可识别不可预见,管理储备。
按后果划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
纯粹风险:造成损失、不造成损失。
投机风险:造成损失、不造成损失、获得利益。
管理人员必须避免投机风险转化为纯粹风险。
风险成本及其负担:
风险成本: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减少的收益以及防止发生风险事件采取预防措施而支付的费用。
划分:
有形成本:直接损失(财产或人员伤亡的价值)。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之外的损失,例如停工发生的成本)。
无形成本: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而使项目主体在风险发生前或后付出的代价。例如风险损失减少了机会、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等。
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成本:投保、咨询、配备人员、培训、维护费等。
风险成本不单右项目主体负担(个体负担成本),与项目有关的其他方面客观上也要负担一部分(社会负担成本)。
什么事风险态度:
个人或组织认为自己应该冒多大的风险,如果风险为超出应该冒的风险,会觉的舒服。个人或团体的风险态度影响其应对风险的方式。
分为:风险冒进者、风险中立者、风险规避者。
风险的偏好和态度:
影响风险的因素:风险偏好(愿不愿意接受)、风险承受力(能不能做)、风险临界值(要不要管)。
合适且正确的做法:风险承受力 > 风险偏好 > 风险临界值。
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非事件类风险
传统关注:事件类风险,可能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未来事件的风险。
发展趋势:非事件类风险——变异类风险、模糊类风险。
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整合式风险管理
1、在较高层面识别的风险,授权给团队去管理。
2、较低层面识别的风险,又可能交给上层去管理。
3、采用协调式企业级风险管理方法,来确保所有层面的风险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15.1 规划风险管理:定义如何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规划过程组)
定义如何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
作用:确保风险管理的水平、方法和可见度与项目风险程度互相匹配。以及确保与项目对组织或其他干系人的重要程度相匹配。
输入:
项目章程(有高层级风险)、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文件(干系人登记册)、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章程:记录了总体描述和边界、总体的需求和风险。
干系人登记册:概述了干系人的角色和对风险的态度。用于确定项目风险管理的角色和职责,以及设定项目风险临界值。
工具与技术:
专家判断、数据分析(干系人分析)、会议
干系人分析:通过分析确定干系人的风险偏好。
会议:规划会议来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输出:风险管理计划:
描述如何安排与实施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计划无风险)。
通用内容:风险管理战略、方法论、资金、时间安排、文件格式、跟踪等。
非通用内容:
角色与职责:角色与职责:确定每项风险管理活动的领导者、支持者和团队成员,并明确他们的职责。
风险类别——确定对单个项目风险进行分类的方法,通常借助风险分解结构(RBS)来构建风险类别。
干系人风险偏好——应该针对每个项目目标,把干系人的风险偏好表述成可测量的风险临界值。
概率和影响矩阵——把每个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一旦发生对项目目标的影响映射起来的表格。通常由组织来设定概卒和影响的各种组合,并据此设定高、中、低风险级别。
风险概率和影响定义:根据具体的项目环境、组织和关键干系人的风险偏好和临界值,来制定风险概率和影响定义。项目可能自行制定具体定义,或者用组织提供的通用定义作为出发点。
风险分解结构(RBS):是潜在风险来源的层级展现。有助于项目团队考虑单个项目风险的全部可能来源对识别风险或归类已识别风险特别有用。
15.2 识别风险,识别并记录风险(规划过程组)
识别单个项目风险以及整体项目风险的来源,并记录风险特征的过程。
作用:记录现有的单个风险以及整体风险的来源、灰机相关信息以便团队能够恰当应对已知风险。
鼓励所有项目干系人参与单个风险识别工作,团队参与。识别风险是一个迭代的过程,迭代频率和参与程度在风险管理计划中规定。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三大基准、风险管理计划等)项目文件(干系人登记册、假设日志、需求文件、问题日志等)、采购文档、协议、事业环境····、组织过程····。
项目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规定了风险管理的角色和职美、描述了风险类别。
范围基准----包括的可交付成果及验收标准可能引发风险;还包括工作分解结构用于风险识别工作的框架。
进度基准----可以找出存在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里程碑日期和可交付成果交付日期。
成本基准----可以找出存在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成本估算或资金需求。
干系人登记册----规定了哪些人参与风险识别,详细说明哪些人适合扮演风险责任人角色。
需求文件:确定哪些需求存在风险。
假设日志(项目整合那制定项目章程中,产生项目章程和假设日志):记录的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可能引发单个项目风险,还可能影响整体项目风险的级别。
问题日志:记录的问题可能引发单个项目风险,还可能影响整体项目风险的级别。
工具与技术:
数据收集(头脑风暴、核查单、访谈)、数据分析(根本原因分析、假设分析、SWOT分析等)、提示清单、风险研讨会。
头脑风暴:可以用风险类别(RBS)做为识别风险的框架。
核对单:类似历史信息和知识来编制核对单。
数据分析(RCA):用于发现导致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识别风险和机会。
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假设条件的不准确、不稳定、不一致或不完整,识别威胁。通过清除或放松会影响项目过程执行的制约因素,创造机会。
文件分析:对项目文件的结构化审查,识别风险。
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提示清单:关于可能引发单个项目风险以及可作为整体项目风险来源的风险类别的预设清单。可以用风险分解结构(RBS),底层的风险类别做为提示清单。
输出:风险登记册、风险报告、项目文件更新。
风险登记册:记录已识别的单个风险的信息。其编制始于识别风险的过程。
已识别风险清单、潜在风险责任人、潜在应对措施清单。
风险报告:提供关于整体项目风险的来源、已识别的单个项目风险的概述信息,编制需要渐进式。
15.3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规划过程)
通过评估单个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及其特征,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从而为后续分析或行动提供基础的过程。
作用:重点关注高优先级的风险。
本过程为每个风险识别出责任人,由他们负责规划风险应对措施,并确保应对措施的实施。在整个项目周期要定期开展本过程,敏捷项目中通常在每次迭代前进行。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项目文件(风险登记册、干系人登记册等)、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风险管理计划:本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风险管理的角色和职责、预算和进度活动安排、风险类别、概率和影响定义、概率和影响矩阵、干系人的风险临界值。
风险登记册:包括将在本过程评估的、已识别的项目风险的详细信息。
干系人登记册:包括可能被指定为风险责任人的项目干系人的详细信息,
工具与技术(访谈、三评一矩一图):
1、数据收集(访谈):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访谈可以用于评估单个项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2、数据分析(概率影响评估、其他参数评估、风险数据质量评估):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每个奉献都要进行概率和影响评估。
3、数据表现(概率和影响矩阵、层级图),此矩阵对概率和影响进行组合,以便于把单个风险划分不同的优先级组别。
如果威胁处于矩阵高风险(黑色)区域就可能需要采取优先措施和激进的应对策略
处于低风险(白色)区域的威胁,作为观察对象列入风险登记册,或为之增加应急储备,不必采取主动管理措施。
处于高风险(黑色)区域的机会,应该首先抓住。对于低风险(白色)区域的机会,则应加以监督。
层级图:如果使用了两个以上的参数对风险进行分类,则不能使用概率和影响矩阵,需要其他图形,例如气泡图,X、Y轴和气泡大小来表示风险的三个参数。
4、风险分类
5、会议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的过程示例:
1、分析每个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2、从“概率量表”和“影响量表”中找到对应的定义等级及分值;这俩表在风险管理计划中。
3、将概率分值*影响分值,将得到的总分从“概率和影响矩阵”中找到对应的组别;
4、在每个优先级组别内根据概率-影响分值对每个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
5、确定风险的应对责任人,这个人负责后续的工作,包括制定和落实应对措施;
输出:项目文件更新(风险登记册、风险报告)
风险登记册——更新内容包括:单个项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评估、优先级别或风险分值、指定风险责任人。
风险紧迫性信息或风险类别,以及低优先级风险的观察清单和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风险。
风险报告:记录最重要的单个项目风险、所有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列表以及简要的结论。